澳大利亚“反5G”游行?看来科普还不够到位发表时间:2019-08-02 10:30 近日,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珀斯、蓝山、马伦宾比等多地出现“反5G”示威。其中,马伦宾比示威者有数百名,另外他们在社交平台的“反5G”群组里也吸引了上千名成员。值得注意的是,澳大利亚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三个使用5G网络的国家。 为何如此反对5G建设 除了游行,这些抗议者还纷纷向路人派发传单,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反对5G的队伍中。这些抗议的声音迅速在包括Stop5G Australia在内的多个Facebook团体中进一步传播,他们声称5G技术“可能是人类受到的最大威胁”。 为何这些人会如此反对5G建设?这些反对的声音又因何而来? 首先,这些抗议者认为5G技术尚未经过“安全测试”,会对智能手机用户和儿童造成无法逆转的伤害。其次,他们声称,5G的推广会让人暴露在电磁波中,高强度的腐蚀会让人丧失记忆,出现流产、肥胖、自闭、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哮喘等症状。 其中一带头人表示:5G的辐射强度是以前无线网络的50到100倍……很高兴看到这么多反对的声音和强有力的支持,沉默就代表着同意。 澳大利亚作为一个发达国家,但网速一直跟不上发达国家的水准,甚至比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网速还要慢,甚至有时网络稳定情况也不如人意。今年7月中旬,澳大利亚最大电信运营商Telstra突发故障,导致全国大面积断网,包括国家四大银行、救护车调度中心和超市,收银机、自动取款机也相继“倒下”,直到第二天才恢复所有服务。 关于5G辐射致癌论 其实,澳大利亚的电信运营商Telstra早在今年5月28日就正式推出5G网络,这也使澳大利亚成为世界上第三个使用5G网络的国家。就在澳大利亚人以为终于可以摆脱龟速一样的网速的时候,事情却发生了变故,澳大利亚国内上演了一场全民抵制5G的闹剧。 不光是澳大利亚,早在5G基站建立之初,在全球各地都出现了各种针对5G基站建设的抗议请愿活动。在“通信业巨子”诺基亚所在的芬兰,曾有超过2300人在赫伦娜·厄茨(Helena Ertz)发起的请愿书上签名,要求政府完全禁止“5G技术”。而在美国加州,因为一所小学里有四名学生在三年时间里先后被诊断患有癌症,因此有家长认为这是由于学校里一座通信基站的电磁辐射造成。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人的担忧并非完全没有理由。作为移动通信的5G确实会带有电磁辐射和热辐射大,但是两类辐射是否会对健康造成影响,至今都属于说不清的范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项研究发现,5G毫米波主要会在皮肤2mm以内和眼角膜表面部位被吸收,尤其是血液较少的眼部,由于难以产生冷却效果,因此在长时间辐射之下发热感会转变成疼痛。 除了某些消费者反对5G之外,部分气象学家也加入了这一行列。据英国《卫报》报道,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专家Neils Bormann警告,由于5G网络使用的频段与观测气象的频段接近,因而5G可能会干扰气象卫星,影响气象预测风暴的能力。 癌症与5G辐射并无直接关系 在2018年,有新闻曾报道在荷兰,有几百只鸟在一座5G基站塔附近神秘死亡。事实上这是欧洲一个叫「Stop5G」的反5G组织杜撰的,目的是希望让当地人对 5G网络的铺设持谨慎态度。他们给出的理由也和过往一样,仍然是强调电磁波的危害,但相比4G使用的中低频,由于5G的频率更高。 以中国地区主推的Sub-6Ghz的5G规格为例,其中中国移动主要会使用2.6GHz与4.9GHz频段,而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则会分食3.5GHz频段,三者均高于此前4G所使用的700MHz-2.6GHz频段范围。但更让人担忧的是欧美地区推行的mmWave毫米波规格,它的频率已经超过了 24GHz。 我们一般将这种有害辐射归类为电离辐射,这种短波会直接破坏人体DNA中的化学键,对细胞造成影响,增加引发癌症的概率。事实上,大部分专家和学者们对手机辐射是否会引发人体癌症这个问题的结论,无法得到100%的答案。在几份比较有说服力的世代研究(cohort study)报告中,也均未得出手机辐射会导致脑癌患病风险增加的结论,只有一份英国的研究报告指出患上听神经瘤(acoustic neuroma)的概率有所增加,但研究人员指出这种疾病十分罕见,以至于连他们自己都无法确定,这是否和辐射有直接联系。 电磁辐射的来源包括天然和人工两种,大到电闪雷击、太阳黑子活动,小到微波炉、电视机等都会产生电磁辐射。现代人每天都暴露在各种电磁辐射环境中,基站和手机辐射只是其中之一。但是按照国家标准要求,通信基站的电磁辐射必须要小于40微瓦/平方厘米。在实际执行的时候,运营商考虑到信号叠加,工程施工会控制在8微瓦/平方厘米以内,与常用的家用电器(其电磁辐射数值都在安全范围内)相比,我们周边通信基站的辐射量实在是微乎其微。 |